《“十四五”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政策解读
9月30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总结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分析了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对贵州省“十四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作出总体部署。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并作出“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19年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是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首部党内规章,明确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该规定所称食品安全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即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优质农产品认证发展步伐加快、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序创建、执法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基层监管能力相对偏弱,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还不充分,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为全面提升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并印发了“十四五”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二、《规划》明确了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总体要求
《规划》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指示要求。着力健标准、防风险、严监管、优机制、强保障,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形成发展高质量、监管高水平的新格局。
三、《规划》提出了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具体发展目标
规划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提出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达每年1.5批次/千人、问题农产品处置率100%、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过率稳定在80%以上、巩固和创建15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产品总数增至600个、组织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10个以上等具体发展目标。
四、《规划》明确了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重点任务
《规划》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六大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优化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确保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识标、懂标、用标。严格标准实施,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开展示范引领,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基地。稳步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强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管理,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三是强化监测评估。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逐步构建以省为骨干、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优化监测方式,全面提升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覆盖面。深化风险评估,查找风险隐患,科学制定风险评估方法。
四是实施全链条监管。净化产地环境,加强农业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加强农资打假整治,坚决查处制假售假、侵权假冒、非法添加等问题农资。推进承诺达标上市,逐步建立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严厉打击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药物超标使用等行为。强化监督检查,扎实开展对生产主体的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访暗查。
五是提升质量安全治理创新能力。推进网格化监管,加强乡镇监管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推进信用监管,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诚信自律。推进智慧监管,加快推进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
六是提升质量安全协同监管能力。构建社会共治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畅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作用,逐步形成“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质量安全县引领带动新局面。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重点核查已命名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政府属地责任落实等工作落实情况,指导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亮牌”行动。
同时,《规划》还以专栏形式就标准化提升行动、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监测能力提升行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智慧监管行动等5个方面提出了16项重点措施。
五、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要通过健全法规体系、强化体系队伍、强化投入保障三个方面保障具体实施;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考核评价等方式,确保任务有序完成。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zwgk/xxgkml/zcjd/202210/t20221025_768634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